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江西理工大学校长杨斌:以识才的慧眼、容才的雅量、用才的胆识、聚才的良策揽才聚贤
2019-01-02 16:57:00
中国教育在线

 

  为了加快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引进更多优秀的海内外青年学者,12月27日上午,江西理工大学与赣州市委组织部共同主办了江西理工大学2018(首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62所国内外知名大学的70多位优秀青年学者汇聚赣州,展开交流,分享智慧。论坛现场签约30个达成合作及引进意向的高层次人才及项目。

  开幕式结束后,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对江西理工大学校长杨斌进行了采访,就高等教育,海外引才,人才评价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以下为采访实录:

  陈志文:今年是江西理工大学建校六十周年,从1958到2018,请您简单为我们介绍一下江西理工大学的情况。

  杨斌: 一甲子沧桑砥砺,六十载春华秋实。我校历经六十年的发展,基本情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办学历史悠久。创办于1958年,原名江西冶金学院,1988年更名为南方冶金学院,2004年更名为江西理工大学;曾先后隶属于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2013年成为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共建高校。被誉为“有色金属人才摇篮”。

  办学理念先进。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和谐兴校”的办学理念和“以贡献求支持、以特色争优势、以创新谋发展”的办学思路,坚持“教学优先、教师优先、学生优先”的工作原则和“教学是否满意、教师是否满意、学生是否满意”的工作标准,追求“责任、笃实、卓越、幸福”的价值理念,着力培养“德学兼修、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力卓越”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学层次完备。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1958年创办之初就开始本科教育;1980年获准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获批全国第二批获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3年开始博士研究生教育,2018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科门类齐全。从建校之初的8个工科专业,已发展为70多个专业,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法、文、教育、艺术等八大学科相结合的理工科大学。

  办学特色鲜明。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以“双一流”建设为统领,以开启“第三次创业”为契机,围绕有色金属资源领域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着力建设对行业发展最具贡献度的区域一流大学。

  陈志文:学校地处赣南革命老区,作为国内最早设立的八大冶金本科高校之一,享有“有色冶金人才摇篮”之美誉。请您谈谈近年来学校发挥学科特色为区域发展特别是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做了哪些工作?

  杨斌:有色金属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江西省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支柱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关联。我校学科特色与有色金属工业紧密相关,一直以服务有色金属工业为己任,以振兴江西主导产业为使命,扎根赣南,面向全国,积极服务有色金属产业特别是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近年来开展的工作主要有:

  紧扣区域发展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增加工科专业数量和学科比重,加强建设与我省特别是赣州主导优势产业紧密相关的专业。如,为服务赣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和“中国稀金谷”建设,设立新能源汽车学院、稀金学院,开设稀土专业;为围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开办虚拟现实、物联网工程等新专业,调整相关专业培养方案,加强与企业联合培养的力度,定向为江钨、江铜等企业招收培养了一批学生。

  紧扣区域发展凝练特色学科平台。以江西特色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为牵引,构建矿业、冶金、材料、机电一体化、信息技术等强势学科链,形成钨、铜、稀土、锂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四大特色和优势;与江铜、江钨、南方稀土等重点企业共建了有关铜、稀土、钨、锂的2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1个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重点培育智库,还牵头组建中国稀土功能材料产业创新联盟,获批江西省制造业创新中心,正在申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此外,与鹰潭市人民政府共建江西先进铜产业研究院,与赣州市共建新材料研究院、立法研究院、金融研究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等一批科技平台和智库。

  紧扣区域发展取得重大科技成果。与本地企业合作研究十余年,在白钨绿色高效冶炼工艺和装备方面于2008、2016年两次获排名第一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领衔稀土领域的国家863计划重大主题项目,是我省第一个由高校承担的国家重大主题项目,开发了18项关键新技术,申报专利75项,获批著作权软件2件,建立了6条工程示范线;承担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国防科工委高分专项、省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一批项目,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

  陈志文:习总书记说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才强国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双一流”建设的角度来说其实就是人才强校,江西理工大学在人才引进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引进人才什么待遇?

  杨斌:我校正在加快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按照“充实队伍、改善结构、突出高端、引培并举、激发活力、全面提升”的建设思路,在人才引进方面实施了国家级领军人才建设、高水平学科团队建设、海外引智三大工程。

  国家级领军人才建设工程。一是实施院士(杰出人才)聚焦计划,聚焦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杰出人才引培工作,在学校一流学科群尤其是博士点学科中,提供经费和条件保障,实现“两院院士”全职到校工作。二是实施学科领军人才引培计划,加大面向海内外招聘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力度,在学校一流学科、特色学科以及新兴交叉学科中探索建立“跨学科、跨平台”的引才平台,集中学校优势资源增强领军人才引进吸引力,到2021年,实现引培长江学者、万人计划、院士后备人选、杰青等国家级领军人才达10人以上。三是实施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引培计划,将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引进作为学校高端人才聘期的重要目标任务,重点实施“清江青年英才”培育工作,到2021年,引培国家“四青”(青年长江、青年千人、青年拔尖、优青)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省“双千”计划创新领军人才、学校“清江学者”特聘教授为代表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达50人以上。

  高水平学科团队建设工程。按照“顶层设计、统筹规划、重点突破”的思路,以高层次人才引培工作为基础,打造一批高水平人才学科团队;尽快建立高层次人才团队建设机制,将团队融入作为学校人才引进的重要内容,努力实现国家基金创新群体、教育部创新团队、科技部创新团队、“111”基地等国家级学科创新团队的突破。到2021年,在一流学科、特色学科中打造由国家级领军人才领衔的高水平学科团队4-6个。

  海外引智工程。重点做好以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为代表的海外引智工作。以灵活多样的形式鼓励做好海外智力的引进工作,积极开展与海外智力的国际合作;充分发挥驻外大使馆、海外联谊会、海外校友会、国际合作高校等海外资源,建立学校海外引智工作站。按年度举办“国际青年学者论坛”主题招聘活动,拓宽“发现人才、挖掘人才、招募人才”的视野和渠道。到2021年,全职引进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3-5人。

  我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待遇分为五类。

  第一类是杰出人才,年薪200万以上;安家费500万以上,提供过渡房;科研启动费1000万以上;配备学术秘书,在工作、生活上提供优质服务和保障,配备用车和完备的研究条件。

  第二类是领军人才,年薪120万以上;安家费200万以上,提供过渡房;科研启动费理工类500万以上,人文类100万以上;在工作、生活上提供优质服务和保障,提供完备的研究条件,配备科研助手和工作用车。

  第三类为学科带头人,年薪50-80万;安家费150万,提供过渡房;科研启动费理工类300万以上,人文类50万以上;在工作、生活上提供优质服务和保障,提供完备的研究条件,根据课题研究需要配备科研助手。

  第四类是学术骨干,年薪A类50万,B类30万;安家费A类100万,B类45万;科研启动费A类理工150万、人文50万,B类理工50万、人文20万;按需提供办公及科研场所,在工作、生活上提供优质服务和保障。

  第五类是优秀博士,学校在年薪、安家费、科研启动费以及办公和工作生活条件等方面也会提供优厚的待遇。

  陈志文您对本次青年论坛有什么样的评价,对于这些参会的海外学者有些什么样的期许。

  杨斌:本次青年学者论坛吸引了21个国家62所国内外知名大学的70多名优秀青年学者,可是说规模较大,等级较高,同时也能表现出我们爱才的诚意。我们也将继续以识才的慧眼、容才的雅量、用才的胆识、聚才的良策,大兴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之风,全面贯彻“人人皆可成才”理念,欢迎各方人才在我校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展现自我,实现自我。我们诚挚邀请参会的海外学者多来江西理工大学讲学指导,热烈欢迎大家以各种形式加盟江西理工大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